“我愛你不后悔,也尊重故事的結尾”
——這是茅侃侃生前最后一條朋友圈。發完這條狀態的兩天后(1月25日凌晨),這位“80后創業標桿級人物”在家中開煤氣自殺,被家人發現時已經去世,年僅34歲,未留下只言片語。
茅侃侃身上有太多的標簽:“80后創業四少”之一,曾經的混世魔王,高中肄業的少年CEO……從浪子回頭到身家過億,他是繼韓寒之后,第二個高中沒畢業卻成功獲得主流認可的年輕人。
11年前,少年成名的他,僅用2小時便爭取到國企的3億投資,創造了一出新財富傳奇。
最后一根稻草
這樣的悲劇結尾,從近兩年關于茅侃侃的新聞報道中能找到蛛絲馬跡。
2015年,茅侃侃與萬家文化成立合資公司“萬家電競”,并出任CEO,但之后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;
2017年,祥源控股通過萬好萬家集團持有萬家文化29.72%的股權,作為萬家文化子公司,萬家電競的處境變得尷尬起來:祥源控股希望盡快出售常年虧損的萬家電競,并不再投入一分錢融資。
此后很長一段時間,茅侃侃疲于跟祥源文化溝通,希望后者能配合其融資,或者能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直到產品上線。但事與愿違,祥源文化并沒有給茅侃侃留足時間。
此后,茅侃侃接連遭受打擊:
一方面,拿不到融資的他為保持公司運轉,將自己的住房和車全部抵押,不過由于融資不順利,其個人抵押所得借款也僅能將公司維持到2017年9月,后續再也無力支撐。另一方面,遲遲沒有拿到工資的60位萬家電競員工申請了勞動仲裁。
待到最后一根稻草壓下,被自我往昔光環驅趕、被抱有高期望的外界驅趕,茅侃侃最終沒能扛住壓力,走上絕路。
創業維艱
業內曾有一篇刷屏文章《給你講個笑話,我是創業公司CEO》,詳述了身為創業公司CEO的艱難,據說大部分創業者都感同身受:
昔日合伙人,可能會為了利益“兄弟變仇人”;重金挖來的員工,沒干多久便跳槽,并復制了一模一樣的項目;出去談業務,員工卻以為你消極怠工在外面花天酒地……
創業如坐過山車,也許此刻沖至巔峰,下一刻就跌落谷底。融資難、賺錢難、團隊招人難、合伙人反目、競爭對手抹黑、找不到用戶……創業之路分秒定輸贏,隨之而來的是失眠、焦慮、飲食紊亂,甚至是抑郁癥。正如茅侃侃,曾靠安眠藥熬過了10年。
曾有人針對242位中國創業者進行調查,結果顯示:
創業者平均每天工作14個小時;其中49%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,占比最高的是抑郁癥,其次是注意缺陷障礙以及焦慮癥。
無怪乎如今的投資機構做盡職調查時,不僅要看創業者的婚姻狀況,體檢報告也逐漸成為重要關注點之一。
當下的中國,被稱為最好的創業時代,中國的創業者也成為最累的群體。對很多第一代創業者來說,他們的生活幾乎全都是工作。在很多人看來,“中國的創始人,只有創始,沒有人” “中國的企業家,只有企業,沒有家”。
他們這樣說
對于創業這條路,那些先行者們又是如何看待的?
馬云:不樂觀的人不要創業
首先你要樂觀,不樂觀的人是不可能創業的,我本人就比較樂觀。再看看那些企業家大佬們,他們永遠相信未來比今天好。
在我創業的過程中,有一萬次想過放棄,最后回頭一想:已經走到現在了,再堅持兩天。然后突然發現,稍微再考慮兩個小時,形勢就變了。“堅持”有時就是這么簡單。
一般我碰上難題時,旁邊人七嘴八舌,容易讓我沖動行事,所以這時我會選擇先離開一會兒,回去睡一覺再來說事。
基本上,樂觀、堅持,就是創業的兩個要點。
劉強東:創業者要有自己的發泄方式
大部分創業都會失敗,這是全世界不變的規律,社會的進步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創業者的堅守,那些成功或失敗的創業者,共同為這個社會做出了貢獻。
每個創業者都會經受壓力,我自己的方式是穿越沙漠,在沙漠里待上十幾天,讓自己好好思考;或大喝一場,一覺醒來,太陽照常升起,日子還要過下去。
我認為,每一個創業者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泄方式,讓自己重新回到正道上去,當然前提是不能違法犯罪。
褚時健:年輕人太急了
現在年輕創業者的知識面、信息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,但他們的特點還是一樣:把事情想得太簡單。
這幾年,不少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問我:“為啥事情總做不成?”我說,你們總想找現成、找運氣、靠大樹,沒有那么簡單的事。我八十多歲了還在摸爬滾打。
人生沒有頂峰。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,是看這個人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彈力。
林正剛:創業并非理性的決定
創新創業的熱潮中,一定會有很多人失敗。因為創業不是一個理性的決定,我從不會勸人去創業,也不會勸人不創業。
很多人說,今天在中國開拓市場越來越難。但中國市場其實是一座冰山,第一波機會浮在水面,下面那部分機會更大。但要找到那些機會,就要潛到水底。現在許多創業者都比較浮躁,原因在于能力不夠,也缺乏耐心,看見的都是微小之處。不過,這種浮躁心理也可能是過渡期的正常現象,一段時間后,盲目的創業者會清醒過來。
要想在過渡期實現突破,創業者心里要有這樣的概念——創業不是賺錢,而是要先創造一個企業。之后要思考,這個企業憑什么得以生存?必然是因為能創造市場價值。在這一過程中,利潤就產生了。利潤是結果,而非目的。
掌控自己的人生
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,是九死一生的歷險過程。在致敬那些向死而生的強者同時,更無法忽視那些選擇死亡的創業者背后鮮為人知的艱難。
創業者可以做出一些努力,幫助自己保持對人生的掌控。
合理釋放情緒
頂著團隊、資金、投資人的壓力,創業者通常會感到孤立無援,習慣性地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。要記住,無論情況多糟糕,學會誠實地面對自己,接受自己的脆弱,邀請他人參與你的感受,會顯著改善你與團隊之間的關系,與周圍的人有更深入的溝通。
如果出現了心理疾病的征兆,需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,并尋求心理導師的幫助。
學會休息
學會休息,是為了健康,也是為了更猛烈的爆發。
面對創業這個巨大的壓力鍋,每天堅持鍛煉對紓解壓力很有幫助,同時還要注意健康飲食和充足睡眠。心情壓抑時,放下手頭工作,和朋友相約喝茶、聊天,或者閱讀喜歡的書籍,用自己熱愛的方式放松娛樂。
更重要的是,留出時間給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,別讓工作擠掉了自己與他們的相處機會。
坦然接受失敗
面對失敗,不要總是對自己說“我是失敗者,我完了”的喪氣話,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:不入虎穴焉得虎子。人生本就是一個嘗試和犯錯的過程,沒有必要過分夸大失敗經歷對自己的影響。
本文根據AI藍媒匯(ID:jizhezhan)、正和島(ID:zhenghedao)、騰訊創業(ID:qqchuangye)、小芳(ID:socialpr)、《中國青年報》、《馬云與青年有約:從夢想到成功創業》、《培訓》雜志相關內容整理而成。